![]() 对于从业者来说,新三司无疑拉开了业内人士期待。 据了解,为加快减排改造进度,邢台市制定了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不能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的,或改造后达不到超低排放标准的企业,予以关停。各电力企业倒排工期,共投资6.5亿元,提前完成了治理任务 据了解,为加快减排改造进度,邢台市制定了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不能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的,或改造后达不到超低排放标准的企业,予以关停。3月,笔者从邢台市环保局获悉,河北邢台市11家燃煤发电企业、22台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烟粉尘0.8万吨。当地还为企业提供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治理技术,定期调度,实行周报制度,并多次进行现场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各电力企业倒排工期,共投资6.5亿元,提前完成了治理任务因此,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向不会枯竭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生态文明社会并非要抛弃工业文明社会的运行机制,而是要在其中加入生态文明的内容。从建设引领到理念引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需要诸多领域的变革,在全球生态形势严峻的当下,加速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项议程超越了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格局,在力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5P愿景:以人为本(People)、尊重自然(Planet)、经济繁荣(Prosperity)、社会和谐(Peace)、合作共赢(Partnership)。 当前普遍流行的工业文明发展范式遵从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以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在工业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和落脚点均在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增长来测度。从世界能源结构演化和化石能源的枯竭特性看,生态文明发展范式需要进行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应用现有技术完全能够净化到可以直接引用。例如,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上,水是完全循环的。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推动着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能源革命加速实现。品质、健康的生活,是以充足的能源供应为前提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与宏大的构想,有望开启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不仅可以促成能源革命,还会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而且,这种积极的探索与突破正在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让中国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上产生出新的智力贡献。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最终协定,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形成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人类经济社会演进形成了强有力的理念冲击:为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顺应自然,而非征服自然。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能源供给端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消费端以最清洁、便捷的电力代替其他用能形式,为所有能源革命相关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与综合利用平台,可以有导向性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期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则为统一协调世界各国能源转型、降污减排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思路,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双赢点,为推动全球走向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新动力。工业文明也关注绿色化,只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则意味着将人的活动整体性地纳入到低碳、绿色、循环的轨道上,需要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消费理念与消费习惯的变革,以及制度体系与体制机制的变革。这些技术之所以得不到大范围推广,约束条件表面上看是资金投入问题,实际上是能源问题,是因为现在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不足以支撑实现完全的人工循环、淡化海水。 从各国的能源转型实践看来,开发可再生能源会推高能源成本,与经济发展相悖,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期时,阻力不言而喻。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技术创新,也鼓励技术革命,但新技术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能源革命涉及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多种能源形式,技术体系是全方位、多元化、多极化的,除了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还会涉及到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能效技术等等。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安装与维护,具有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能源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的就业消纳功能,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生态文明社会的资源、环境容量或承载能力并不会比工业文明社会有所增加,将这些核心要素变为现实,能够倚靠的只有更加合理地使用现有资源,提升自然与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世界能源消费的基本格局看,化石能源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提供了基本的能源保障。绿色化首先要实现能源绿色化,减少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环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在这一方面,中国表现抢眼。其中,对能源的恰当使用尤为值得关注。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有多次制造业的技术革命,但是,还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能源革命。 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品质、健康、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工业文明也关注绿色化,只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碎片化特征。 生态文明建设则意味着将人的活动整体性地纳入到低碳、绿色、循环的轨道上,需要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消费理念与消费习惯的变革,以及制度体系与体制机制的变革。在这种价值理念之下,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普世价值的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范式。 从建设引领到理念引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需要诸多领域的变革,在全球生态形势严峻的当下,加速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低碳革命实际上就是能源革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是能源,而不是二氧化碳,如果可再生能源能够促成一场零碳能源革命,气候难题就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生态文明社会并非要抛弃工业文明社会的运行机制,而是要在其中加入生态文明的内容。包括水、能源、土地等在内的自然资源实际上是一个关联体,如何加以协调配合,让它们发挥出最大功用,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考验。例如,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上,水是完全循环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技术创新,也鼓励技术革命,但新技术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有多次制造业的技术革命,但是,还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能源革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外显形式是进行系统性的绿色化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已经实施了全方位、大力度、开创性的尝试,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这是对全球生态安全的直接贡献。到2015年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发展势头强劲。 这样做确实有利于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也具有广泛的现实政治基础和紧迫性。近期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则为统一协调世界各国能源转型、降污减排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思路,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双赢点,为推动全球走向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新动力。 在戈壁沙漠中,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植草种树。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应用现有技术完全能够净化到可以直接引用。从世界能源消费的基本格局看,化石能源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提供了基本的能源保障。绿色化首先要实现能源绿色化,减少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环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还没有进入后工业化,但是由于清晰地认识到了美丽中国梦有自然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正在积极主动地拥抱生态文明,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中国提出四化变五化,将绿色化融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其实正是切中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引导经济社会走向。其中,对能源的恰当使用尤为值得关注。 从世界能源结构演化和化石能源的枯竭特性看,生态文明发展范式需要进行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安装与维护,具有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能源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的就业消纳功能,推动经济发展。 |
2025-04-05 19:47
2025-04-05 19:46
2025-04-05 19:32
2025-04-05 19:31
2025-04-05 19:25
2025-04-05 19:23
2025-04-05 19:21
2025-04-05 19:14
2025-04-05 19:12
2025-04-05 19:10
2025-04-05 19:09
2025-04-05 19:06
2025-04-05 19:03
2025-04-05 19:01
2025-04-05 19:00
2025-04-05 18:57
2025-04-05 18:52
2025-04-05 18:51
2025-04-05 18:51
2025-04-05 18:44
2025-04-05 18:42
2025-04-05 18:37
2025-04-05 18:21
2025-04-05 18:14
2025-04-05 18:14
2025-04-05 17:52
2025-04-05 17:49
2025-04-05 17:40
2025-04-05 17:36
2025-04-05 17:32
友情链接: